8月9日,江苏盐城大丰高铁站安检口—— 旅客黄同学打开背包,安检员摇头:开过瓶的五粮液不能上车。
列车检票只剩10分钟,快递也来不及。
黄同学一扬脖,“吨吨吨”两分钟把8两52度白酒灌进肚子, 然后红着脸、打着酒嗝踏上高铁,一觉睡了四个半小时。
视频冲上热搜,网友直呼“现实版《人在囧途》”。
没想到,五粮液官方留言:
“您没带上车的五粮液,我们补给你!”
三天后,两瓶崭新的五粮液快递上门;
再一周,黄同学被请去四川宜宾,开启“五粮液和美之旅”。
一次“囧途”,变成一场教科书级的品牌公关,黄同学秒变“广告人”一枚,意外把五粮液送上热搜!
下面,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一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……
一、高铁安检口的“生死时速”
8月9日17:40,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黄同学来到盐城大丰站,他刚参加完聚会,怀揣着两瓶开封的五粮液准备乘高铁返京。
然而,当他将酒放在安检传送带上时,安检员的一句“开封白酒禁止携带”瞬间让他陷入困境——此时距离发车仅剩10分钟,快递来不及,扔了又心疼。
在众人的注视下,黄同学做出了惊人之举:
仰头“吨吨吨”灌下8两白酒,全程仅用2分钟。
现场目击者描述:
“他喝得青筋暴起,喝完还打了个酒嗝,笑着对安检员说‘现在能上车了吧’,那气势像极了《亮剑》里的李云龙。”
周围乘客纷纷鼓掌欢呼,手机镜头记录下这一“豪横”瞬间。
事后黄同学坦言:“平时能喝一斤多白酒,但这次喝得太急,上车就睡了四个半小时。”
这一事件迅速登上热搜,话题阅读量破5亿。
网友@酒仙桥老六调侃:
“这哪是喝白酒,分明是给品牌注入‘多巴胺’,建议五粮液给小伙发‘年度最佳品鉴官’证书。”
二、流量来了!五粮液的“神级”跟进
五粮液官方账号火速留言:“兄弟,地址发我,酒我们管够!”
48小时内,黄同学收到两瓶崭新的52度五粮液,外加一封手写信:
“我们不仅要补酒,更要补上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温度。”
更令人惊喜的是,他还收到邀请函:包机票、包住宿,请他到“十里酒城”做客。
8月21日,黄同学抵达宜宾,开启“和美之旅”:走进明清古窖池,体验“一抿五感”勾调;在直播间与酿酒大师连麦,5分钟卖出3000瓶纪念酒;被网友封为“最硬核带货王”:“别人直播靠口才,我直播靠酒量!”
这波操作引发巨大反响:五粮液官方旗舰店搜索量激增300%,相关话题阅读量破5亿。
有营销专家测算:“这波操作相当于省下千万广告费,关键是好感度的提升难以用金钱衡量。”
网友齐呼“格局打开”,五粮液在年轻群体中的好感度提升47%。
三、从“虎操作”到“教科书公关”的三点启示
1. 用户情绪秒级响应
面对突发舆情,五粮液没有推诿,一句“我们补给你”瞬间化解尴尬。
这种“秒级响应”打破了传统企业“规定就是规定”的冰冷形象,将危机转化为品牌展示温度的契机。
正如网友@酒友小张评论:
“以前买五粮液是为了面子,现在觉得这牌子‘懂我’——这种情感联结比任何广告都有力。”
2. 把UGC流量变成品牌资产
一条素人视频,五粮液用两瓶酒和一次旅程,撬动亿级曝光。
从补酒到邀请参观,形成“事件营销+文化输出”的闭环。
数据显示,活动期间五粮液在年轻群体中的好感度提升47%。
营销专家指出:“这波操作的ROI远超传统广告,关键是好感度的提升难以用金钱衡量。”
3. 让规则带点人情味
铁路规定明确禁止携带开盖酒类,但五粮液的补酒并非鼓励违规,而是在尊重规则前提下的人性化补偿。
法律专家@法眼观潮指出:“五粮液的行为不构成对规则的挑战,反而是在尊重规则前提下的人性化补偿。若企业都能像这样‘主动兜底’,社会矛盾将大幅减少。”
事件后,12306官网新增“开瓶酒处理建议”,并在部分高铁站试点“临时寄存柜”,实现了规则与人性的平衡。
四、后续:小伙在宜宾的“和美之旅”
8月21日,黄同学抵达宜宾,开启了一场充满文化韵味的“和美之旅”。
他走进五粮液“十里酒城”,参观了明代古窖池——这些已有600多年历史的窖池,至今仍在酿造美酒,被誉为“活态文物”。
在酿酒大师的指导下,他体验了“一抿五感”勾调技艺,从视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听觉全方位感受白酒的魅力。
在直播间,黄同学与酿酒大师连麦互动,5分钟内卖出3000瓶纪念酒。
这场直播不仅创造了销售奇迹,更让年轻群体对五粮液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结语
小伙用胃解决了一瓶酒的难题,五粮液用情商解决了一次公关考题。
一个敢喝,一个敢补,把“囧途”写成“出路”,也把“温度”两个字,酿成了这个夏天最香的广告。
五粮液的这波操作,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公关案例,更是商业文明的一次范式革命。
它告诉我们:
在规则与人性之间,企业可以找到平衡点;在流量与好感之间,品牌可以实现双赢。
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会用“好感”酿造品牌,我们离真正的商业文明,或许就更近了一步。
正如五粮液在“和美之旅”中传递的理念:“最好的酒,不是最贵的,而是最懂你的。”